湖北楚菜研究院的前身是湖北省鄂菜烹饪研究所,由湖北省商務廳(原湖北省貿易廳)于1996年2月批準成立。2020年6月,更名為湖北楚菜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2021年10月,湖北省商務廳與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簽約共建,标志着研究院平台建設實現了升級進位。
研究院以鄒志平技能大師工作室(國家級)、盧永良技能大師工作室(省級)、世界技能大賽烹饪(西餐)項目集訓基地(國家級)為依托,立足于應用型研究,主要面向湖北楚菜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服務和技術支持,在楚菜菜品發掘與創新、楚菜文化研究與傳播、楚菜政策建言與咨詢、楚菜技能競賽與交流、楚菜展會籌辦與服務、楚菜标準編制與推進、楚菜品牌培育與推廣、楚菜人才培訓與輸出等方面深耕細作,久久為功,已與湖北省人社廳、湖北省商務廳及部分市州商務局等多個政府部門建立了密切聯系,與中國烹饪協會、湖北省烹饪酒店行業協會、武漢餐飲業協會等衆多行業組織建立了協作關系,被譽為“湖北地區菜品創新研發與應用推廣的技術平台”“湖北烹饪理論與餐飲文化的研究中心”“湖北省内校政行企合作推動楚菜産業發展的智力引擎”。
截至2023年初,研究院承辦和參與承辦走進聯合國楚菜文化推介活動、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動楚菜冷餐會及楚菜美食推廣月、全國創新創業成果展——楚菜文化展、曆屆楚菜美食博覽會和湖北“工匠杯”楚菜職業技能大賽等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大型活動50多場,取得平台建設資金和項目研究經費總計20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SCI論文4篇),主持完成各級各類教研科研項目30多項,主編各級各類教材10多部,出版個人學術專著4部,主編烹饪類圖書20多部,9篇楚菜專題研究報告獲得省級領導肯定性批示,參與4項省政協提案的調研與撰寫工作,參與21道楚菜菜品标準的編制及推廣工作,并與境外8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或中餐企業簽訂了楚菜推廣合作協議,以《搶抓預制菜重大機遇 培育楚菜産業新動能》為主題的調研報告入選湖北省政府辦公廳2022年《決策調研》第十期。《中國蓮藕菜》榮獲2018年“一帶一路”版權輸出和2020年第四屆“湖北省出版政府獎”,《中國楚菜大典》榮獲“2020年湖北省社會公益出版專項資助”和“2020年中餐科技進步獎(理論建設)一等獎”,《中式烹調工藝與實訓》獲首屆(2021年)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
多年來,研究院為服務萬億楚菜産業和建設美食強省做出了突出貢獻。2018年12月,被湖北省總工會評為“湖北省首批産業工人培訓示範基地”。2021年4月,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湖北省工人先鋒号”。2022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号” 。2022年9月,研究院教師團隊獲評“荊楚好老師”提名獎。
未來3年内,研究院以建成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目标,力争在楚菜研究與推廣領域成為省内一流、國内知名的重點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