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旅遊管理)省級重點學科發展狀況簡介
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目前已形成了規模适度、結構優化、具有較高素質的旅遊管理學科團隊,在區域旅遊經濟、特色旅遊文化和旅遊企業管理等三個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近年來,本學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服務湖北地方旅遊經濟發展,推動創建湖北特色旅遊文化,創新旅遊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在科研、教學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學科建設居省内同類高校旅遊管理學科領先水平。
在條件建設方面,本學科已建成一批能很好服務于科研、教學工作的國家級和省級平台,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學團隊。2013年“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中華飲食文化培訓基地”成立,2013年與湖北省鄂西生态旅遊文化圈投資有限公司共建“省級實習實訓基地”項目獲批,2012年以旅遊管理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工商管理省級一級重點學科獲批,2012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旅遊管理本科項目獲批,2008年旅遊與餐飲實驗(實訓)教學示範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本學科點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分别為33.3%和38.1%,博士占比達47.6%,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學科平台建設和團隊建設為學科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學術交流方面,本學科與國内外旅遊學科相關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經常性的學術交流。近年來,專任教師參加國内外各種學術會議40餘人次,其中9人到美國、法國、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了學術交流和訪問,與中國旅遊研究院、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等國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先後邀請多名國内外知名學者到我校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廣泛的學術交流開拓了教師學術視野,擴大了學科影響力,提升了學科建設水平。
在科學研究方面,本學科積極探索湖北旅遊産業發展規律,圍繞3個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成果。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課題10項,主持和參與“神農架木魚龍降坪度假區修建性旅遊規劃”、“武漢城市圈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0-2030)”,“恩施州生态文化旅遊發展實施規劃”,“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橫向課題10餘項,在《農業經濟問題》、《經濟地理》、《求索》、《光明日報》等權威性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出版旅遊類學術專著2部,獲湖北發展研究獎二等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科學成果獎近10項,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在人才培養方面,本學科向湖北旅遊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促進了湖北旅遊業的發展。5年來,本學科與湖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本科畢業生864名,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多名同學考取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碩士研究生。學科點以人才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理論教學、專業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多個環節強化管理,着力培養掌握紮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知識和旅遊管理專業知識,富于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省部級獎項10餘項,包括2013年湖北省第九屆導遊大賽一等獎及“最佳素質獎”,2011年湖北省第八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以及2012、2014年全國高校餐旅類專業大學生創業大賽團隊項目二等獎。
在客觀分析把握學科建設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本學科制定了《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旅遊管理學科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确定了學科中長期發展目标以及實現目标的主要舉措。本學科的中長期發展目标是,到2020年,培養國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2-3人,學術骨幹8-10人,教授6-8人,副教授10-15人,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80%以上,形成一支高學曆、高職稱、高水平的學科團隊。與湖北省旅遊局合作共建“湖北旅遊産業發展研究基地”,申報“湖北區域旅遊經濟發展”省級人文社科基地。取得更多更高級别的标志性學術成果,主持國家級、省部級以上課題10項,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篇,逐步擴大學科影響力,建成國内一流的旅遊管理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