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潘淑蘭 審稿:陳立雙 ) 威廉希尔潘淑蘭教授的“《以情促融》兩岸文旅融合故事” 入圍2025年度“是這個理”項目(第二批)。課題組成員有本院劉小瓊老師和藝術設計學院林小幔老師。
百姓故事,專家視角。由湖北省社科聯、湖北廣播電視台、湖北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湖北電視綜合頻道聯手長江雲推出的系列理論故事節目《是這個理》第123期:緣來神農架,讓我們和本校台灣老師潘淑蘭、林小幔一起走進神農架這塊寶藏之地。節目中娓娓道來,潘教授如何接觸到神農架、如何開展和金絲猴的親密交往故事。首先提到第一個關鍵人物楊敬元院長,由于潘教授的多次拜訪及堅持,終于開始和神農架國家公園合作,共同設計金絲猴的課程與教材。廣泛地收集資料、深入地實地調研,跟着楊院長團隊苦幹2年多,《國寶金絲猴》研學手冊終于完成了設計及出版。
接下來怎樣去推廣呢?潘教授找到了當地的神旅集團,決定為其免費培訓。《國寶金絲猴》教材與其他教材有很大不同,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内驅力,獲得了神旅集團方面的肯定。然而,手冊在落地階段卻遭遇難題:缺乏專業團隊,員工理念也難以跟上。導遊們覺得自己熟悉神農架,講解經驗豐富且遊客反饋良好,對改變存在抵觸情緒。神旅集團加強日常培訓,組織研學導師在帶團過程中積累經驗,并通過研學比武促進隊伍成長。
接着林小幔老師帶大家到神農架下谷坪土家族鄉非遺美食消費季現場,1000多位遊客相聚于此,感受當地傳統非遺的魅力。這個小鄉村常住人口隻有4000多人,可這裡竟然有唐戲、皮影戲、薅草鑼鼓、土家八大碗等4個省級非遺。唐戲非遺傳承人胡運堅守傳承20年,背後有着動人故事。她回憶,早年沒錢購買戲服,師傅就用被單床單縫制服裝給學員穿,這件戲服已在農博館懸挂了20年,無論搬遷到哪裡她都會随身攜帶,師傅的精神始終激勵着她堅持傳承唐戲。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馬英九一行時指出: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台灣與神農架,雖相隔千山萬水,飲食氣候各有特色,但大家說着同樣的語言,傳承着相同的文化血脈。兩岸同根同源,中華文化深深根植于我們的DNA之中,隻要常來往、多交流,兩岸同胞的心就會越貼越近,融合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