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蔡明秀、李鴿 審核:孫浩)11月19日,學生黨總支組織學生黨員和少數民族學生代表前往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暨11月主題黨日活動。中山艦艦身的炮坑激發着學生黨員的曆史使命責任擔當,航空母艦的模型激勵着學生黨員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在學校大力推進“新财經”改革背景下勇攀知識高峰。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山艦,它安靜地屹立着,無聲地訴說着那段動蕩歲月。旅遊管理2321班王陳嬌同學為大家講解,“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名艦。該艦服役26年,曆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五大曆史事件,見證了孫中山先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百折不撓、奮鬥不息的革命精神,展現了中山艦抗日英烈為祖國捐軀、鐵血悲歌的英雄氣概。看着中山艦艦身巨大的炮坑和斑駁的印記,學生黨員紛紛感歎,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和平,接續奮鬥,将國家繁榮和人民安康放在心頭,扛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責任。
博物館一樓展廳正在舉辦“圓夢深藍:從四大名艦看中國海軍的崛起”展覽,通過“魂歸黃海——緻遠艦”,“血染長江——中山艦”,“向海圖強——長江艦”,“走向深藍——山東艦”四大部分,展示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曆史發展過程。我國第一艘擁有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福建艦的建造,不僅是一次技術升級,更代表着在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當前,學校實施“新财經”改革是主動适應現代經濟、科技和教育深刻變革的戰略選擇,學生黨員應繼承和發揚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深化對“新财經”改革的認識,既腳踏實地又勇于突破,在專業領域刻苦努力學習,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在中山艦博物館武漢會戰銅像前,學生第一、二、三黨支部黨員代表單帥帥、王爾康、雷杜同志圍繞“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持續推進學校“新财經”改革”主題進行領學。雷杜同志在介紹了高校黨建“雙創”工作内涵後,結合參觀中山艦博物館感受,談到:中山艦曾在抗日戰争的硝煙中巍然屹立,為國家的自由而奮鬥。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學生黨員,應牢記使命,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履行黨員的義務,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國家的強盛,貢獻出我們的力量!
每一塊生鏽的鐵皮,每一道斑駁的痕迹,都是一個個不可言說的故事,見證着中華民族堅韌不屈,不懈奮鬥的曆史。學生黨員将銘記曆史,不忘初心,因時而動、與時俱進,積極回應時代之問,破浪前行。
學生黨員合影